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- 德育教育 - 师德师风
发表日期:2013年9月12日 编辑:fzh 有884位读者读过此文 【字体:

守望径山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张宏明

    第二十九个教师节即将来临,径山的庆祝汇演已经开始,一台老师自导自演的节目精彩纷呈,高潮连连,主题是“守望径山”。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,祝福老师们的同时,有必要对他们的守望进行梳理,加以讴歌。
    “出入相友,守望相助,疾病相扶持。” 这是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的一句话,据说是“守望”二字最早出现的地方。看守瞭望,等待盼望,守望相助,老祖宗一开始就在教书育人了。

    而径山,龙池象窟之地,又有双径通天目,真真是“八极归一望”,“身在九天上”。能在这里生活、工作、休养生息,那是一种缘分,是前世修来的。如我,径山一呆就是二十多年,天天来回上下班,都不肯离去。

    守望径山,那你就是径山的守望者,这是一份追求,一份期待,一份骄傲,一种幸福,一种崇高。歌德作《守望者之歌》:“为观看而降生,为嘹望而工作,我置身于望楼,为宇宙而欢乐;我眺望远方,我俯视近处,望月亮和星辰,视树木和麋鹿,我在宇宙万象中,看见永恒的装饰。正如我喜爱它们,我也喜爱自己,你们幸福的眼睛,你们目光所及,不论是些什么,都是这样美丽!”守望者是美丽的,径山的守望者尤其美丽。

    守望是一种美德。《麦田里的守望者》告诉我们,守望使人得到了精神上的宽慰和自豪,使人充分认识到自身人格的存在与价值。西方哲学家斯宾诺沙认为“美德就是某种行动的力量,一个人越有能力保持自己的存在并获得对他有益的东西,他美德的力量就越大”,似乎有理,但并不适合教师。教师获得的物质东西,仅仅一般般够维持自己与家人的生命,教师享受的是精神上的满足。无论利己主义还是利他主义各执一词,作为教师,得到的是良心的安稳、心灵的净化、灵魂的升格与人生的充实。我了解径山的老师。

    守望是追求幸福。物质利益不是人生的全部,真善美也不是人生的目的,人活着的目的是幸福。守望不仅仅是一种善举,守望与荣誉、快乐、智慧一样,是人类获取人生幸福的重要途径与因素,而对人类灵魂的守望,尤显崇高。有人说幸福都是一样的,不幸才各自不同,而我认为,幸福跟人的自身需求相关连的。有些人,吃饱穿暖就是幸福;有些人,拥有人民币就是幸福;有些人,享受权力就是幸福;有些人,认为幸福不是追求的,而是感受的,等等。但老师的守望是一种幸福的追求,是一种人生的境界,是一份灵魂的期待。他们在呵护人类的成长,很多时候,他们在看护心灵的迷途者,在挽救人生、挽救灵魂。这或许是别人无法感受的,我感受得到。因为我有过教书的经历,有过两度分管教育的经历,我有许多教书育人的朋友。

    守望是约束自己,需要每个老师自己理性牺牲。一个人,一个地方,一个社会,都有永恒的东西,需要人们去追求、去守护、去守望。而守望是要付出代价,比如牺牲激情,拒绝诱惑,比如与灯红酒绿保持距离,坚守寂寞。每一位径山的老师,从早到晚,六七点到十六七点,从家门到校门,两点一直线,最多拐个弯跑个食堂上个厕所,如此平淡,如此平常,这份良心活,不是守望,谁能持之以恒?别以为他们就是为了那几个薪金。要知道,因为守望,老师与其他行业相比,相对是孤独的,是贫困的,有时甚至会绝望,但这种安于现状、置身世外的行为,恰恰是守望者的品格,是守望者对人生的一种冷静的思考和探索。老师都明白,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,要守望,就必须守住自己,抓住自己,拉住自己,不被别人与世俗牵着鼻子走,不让自己走向精神与生活的悬崖,这不是牺牲是什么?你说他们为了啥?告诉你,这是实实在在对径山的守望。

    “碧桃天上载和露,不是凡花,乱山深处萦回,可惜一支如画,为谁开。轻寒细雨情何限,不道春难管,为君沉醉又何妨,只怕酒醒时候,断人肠。”径山犹如秦观的一曲《虞美人》,这种不忍也不愿离去的痴迷就是一种灵魂深处的沉醉,这或许是对守望径山者最好的诠释。

    谨以此篇,祝所有守望着心灵的老师节日快乐!

 

转载自田舍子的博客

 

 




 



相关专题:

相关信息:
 没有相关信息

相关评论:
 没有相关评论
 
  发表、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
 
余杭区径山镇中学
程序设计:一箭封喉
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? 2010-2012
备案证编号:浙ICP备11063798
页面执行时间:31.250毫秒